小猪视频APP下载_小猪视频色版_小猪视频APP安卓下载_小猪视频APP下载手机版

當前位置:首頁 > 行業(yè)資訊 > 中國登月服外觀首次亮相,隱藏著哪些"黑科技"? 行業(yè)資訊
中國登月服外觀首次亮相,隱藏著哪些"黑科技"?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30 10:00:00點擊數(shù):24

9月28日上午,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重慶召開中國“第三屆航天服技術論壇”。在開幕式上,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發(fā)布登月服征名活動,并首次公開中國登月服外觀。登月服作為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核心裝備之一,主要用于航天員執(zhí)行月面出艙活動任務時的生命保障和作業(yè)支持,能夠對月球表面的真空、高低溫、月塵、輻射等復雜環(huán)境進行綜合防護,穿上它,航天員可以完成行走、攀爬、駕車、科考等月面出艙活動作業(yè)。自2020年啟動研制以來,登月服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,為我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。那么,從外觀上看,登月服的設計有何亮點?又隱藏著哪些“黑科技”?和空間站使用的“飛天”艙外航天服相比,登月服有哪些變化?


202409300943232853.jpg

9月28日,中國登月服外觀首次公開亮相。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


登月服外觀設計

有哪些中國元素


千古皓月,天際高懸,人類從未停止對它的渴望與探索,從嫦娥到玉兔,中國人從來都是浪漫的,登月服外觀設計靈感也借鑒了諸多中國元素,一起來看看。


202409300943951673.jpg

飄帶一直以來都是我國航天服外觀設計的重要元素,此次登月服采用的飄帶元素仍體現(xiàn)在上下肢部分,上肢的飛天飄帶更加寬厚穩(wěn)健,下肢則借鑒火箭升空尾焰造型,上下呼應產(chǎn)生“一飛沖天”的視覺效果,服裝造型借鑒傳統(tǒng)甲胄,顯得硬朗剛毅,整體上既體現(xiàn)了對兩代艙外服的一脈相承,更寄托了科技團隊對載人登月的美好希冀。



從外觀上看

登月服有哪些“黑科技”


航天服是發(fā)射、返回、出艙活動任務中必需的防護服裝,為航天員提供生命保障和作業(yè)支持,展示了我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的階段性成果,也標志著我國航天服技術已經(jīng)進入到了新的發(fā)展階段。那么此次亮相的登月服又有哪些“黑科技”呢?下面就詳細了解一下。

202409300945511367.jpg


登月服擁有綜合防護面料,可有效防護月面熱環(huán)境及月塵影響。面罩是全景式防眩光面窗,提升視覺工效。頭部兩側位置還分別配置了一個長短焦距攝像機,可實現(xiàn)遠近景視頻攝錄。胸前有多功能集成控制臺,操作更便捷高效。整體輕量化,適應月面活動需求,低重力環(huán)境關節(jié)配置,人服活動能力增強。也就是說,可蹲可彎腰,科技感十足。


從材料端看有哪些“黑科技”

中國登月服采用了一系列高科技材料,以應對月球表面極端的真空、高低溫、月塵及宇宙射線等復雜環(huán)境。服裝主體由多層結構組成,從內到外依次為:

內衣舒適層:選用質地柔軟、吸濕性和透氣性良好的棉針織品,確保航天員在長時間飛行過程中保持干爽舒適。


202409300945495709.jpg

保暖層:使用保暖性好、熱阻大、柔軟且重量輕的合成纖維絮片、羊毛和絲綿等材料,為航天員提供穩(wěn)定的溫度環(huán)境。

通風服和水冷服:在航天員體熱過高時,通過通風服的氣流循環(huán)和水冷服的液冷管線有效散熱,保障生命體征穩(wěn)定。

氣密限制層:采用氯丁橡膠等具有良好氣密性的材料制成,確保航天員在真空環(huán)境下周圍有一定的壓力,保護生命安全。


隔熱層:由多層鍍鋁聚酰亞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制成,有效隔絕月球表面的極端溫差變化。

外保護層:最外層采用鍍鋁織物等高強度、高耐磨材料,防火、防熱輻射,并抵御宇宙射線和微小隕石的撞擊。

此外,頭盔、手套和靴子等部件也采用了特殊材料和技術,如聚碳酸酯制成的透明頭盔、帶有反光涂層和照明系統(tǒng)的面罩、多層結構的手套和靴子等,確保航天員在月球表面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得到全面保護。



登月服相較于“飛天”艙外航天服

有哪些變化


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介紹,航天服研制涉及學科領域廣泛、技術復雜,目前世界上只有為數(shù)不多的國家具備航天服自主研制能力。除了此次亮相的登月服,中國空間站目前使用的艙外服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。目前,在中國空間站里一共有三套艙外航天服,均為“飛天”第二代航天服,由于空間站空間有限,研制成本和運輸成本比較昂貴,因此艙外航天服“一套衣服,多人穿用”,采用輪換使用的方式支持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。


我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就是中國空間站執(zhí)行出艙活動時,航天員穿著艙外航天服的情況。三套艙外航天服飾帶分別為紅、藍、黃,通過調節(jié)人體參數(shù)可以適應不同的身高和體重。截至目前,我國第一代、第二代“飛天”艙外航天服已支持17名航天員、33人次成功執(zhí)行17次出艙活動,有力保障了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和高效運行。從外觀看到的細節(jié)來看,相較于中國空間站目前使用的艙外服,此次亮相的登月服有了哪些變化和升級呢?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
202409300946072827.jpg


此次亮相的登月服在外觀上最直觀的感受是“修身”,相較于空間站目前使用的艙外服,登月服看上去更加像一件“鎧甲”。


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王春慧稱:“其實我們看登月服會覺得比空間站的艙外服感覺要修長、要瘦一些,實際上是對航天員的適體性要求更高了,因為它的姿態(tài)會更多,那么在各種姿態(tài)下,也要求姿態(tài)變換以后適體性不會受到影響,所以要求更合身。同時,在外觀設計上或者在設計上我們也更強調能夠顯示的比例更協(xié)調,顯示的航天員更精神、更威武,顯示我們中國人踏上月球的時候很壯、很美。”


此外,與空間站艙外服相比,登月服外觀的整體性更加凸顯,外部設備元器件呈現(xiàn)小型化、集成化,這也使得登月服更像一件“衣服”。

202409300946012442.jpg


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吳志強稱:“不同于近地軌道任務,月面出艙活動時,航天員將處于一個自然嚴酷的月面環(huán)境,高真空、低重力、月塵月壤、復雜的月表地形、高低溫、強輻射等復雜的環(huán)境因素都會對工作和防護造成重大影響。考慮到在六分之一重力下工作,為了降低人體的代謝負荷,必須大幅進行減重設計,航天員在月面行走或進行科考活動時,對整個服裝的工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對小型化、集成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另外登月靴的綜合防護能力也必須大幅提升。”

202409300948858943.jpg


登月服主體散發(fā)出科技感十足的金屬光澤。上下肢紅色裝飾帶增強了視覺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。


上肢裝飾帶設計成優(yōu)雅飄逸的“飛天”飄帶造型,下肢裝飾帶設計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,上下呼應,形成一飛沖天的勢態(tài)。


服裝總體借鑒了傳統(tǒng)鎧甲的形態(tài),硬朗剛毅,彰顯出征的莊嚴氣魄和非凡勇氣,傳遞中華民族開拓進取、勇毅前行的意志精神。


中國登月服外觀首次公開亮相,相關話題沖上熱搜。不少網(wǎng)友趕忙給起名。


202409300950851498.png

202409300950271385.png

202409300950160642.png

202409300950699134.png

來源:央視網(wǎng)、新華社、人民日報客戶端、澎湃新聞、NTMT紡織新材料、網(wǎng)絡

關鍵詞:中國航天服裝|黑科技|大朗紡織網(wǎng)|中紡圈|大朗毛織|越南紡織|服裝行業(yè)|新型花式|絨毛紗|油畫圈圈|羊毛混紡|腈綸